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加速推进,全球人才与创新资源正加速向这片热土汇聚。近日,海口市龙华区辅安“候鸟”人才工作站凭借其独特的“引才聚智”模式引发关注。该工作站以华裔“候鸟”人才为纽带,链接国际资源,推动产业升级,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中一张亮眼的“人才名片”。
文化共鸣+国际视野:华裔人才的双向赋能
“从新加坡到海南,既是落叶归根,也是二次创业。”新加坡籍华裔学者符积虎博士的感慨道出了许多“候鸟”人才的心声。这位退休教授不仅为海口全球招商推介会牵线10余家海外企业,更以20余场公益行动点亮乡村教育。他的故事折射出华裔人才的独特优势——既深谙中华文化,又掌握国际规则,成为连接海南与世界的“文化使者”。
工作站负责人皮进宇介绍,目前平台已吸纳来自10余国的100余名华裔专家,涵盖科技、教育、法律等领域。他们通过技术咨询、项目合作、公益服务等形式,将国际经验转化为本土实践。
精准对接:从“候鸟南飞”到“筑巢引凤”
如何让季节性人才发挥长期效能?辅安工作站创新“需求库+人才库”双匹配机制,实现“引进一个团队,带动一个产业”的裂变效应。
热带植物育种院士工作站的落户便是典范。贾银锁院士团队不仅攻克热带作物快速育种技术,更促成非洲科学院与海南农科院共建研发平台。12篇SCI论文、6项省部级奖项、数十名本土农业专才的培养数据,见证着“候鸟”变“留鸟”的转化实效。
全球织网:构建产业升级“超链接”
工作站的国际合作版图持续扩展:
医疗领域:对接新西兰教育集团,推动海南医科大学设立中西部首个OET国际护理英语认证中心;
法律服务:引进澳籍律师邱凯蒂团队,筹建国际法律事务中心,填补涉外法务空白;
智慧康养:联动美国双院院士陈世卿落地超算中心,赋能大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。
“我们不是简单的人才中介,而是国际创新要素的‘路由器’。”工作站运营总监表示,通过构建“人才+项目+资本”生态圈,已促成多个跨国合作项目落地。
未来展望:打造全球人才“强磁场”
站在自贸港封关运作倒计时节点,工作站计划升级三大行动:
1. 设立自贸港企业出海服务中心,实现“本土生根、全球发展”;
2. 搭建国际人才创新中心,推动全球科技成果落地转化;
3.打造海南自贸港国际人才生态联盟,助推“人才+企业+平台”的融合发展。
正如华裔专家符积虎博士所言:“辅安模式证明,以华裔人才为支点,能撬动更大范围的国际创新网络。这种柔性引才机制,为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。”随着更多“候鸟”英才振翅而来,海南正书写着新时代的“万侨入琼”故事。(文/陈必勋)
责任编辑:陈必华
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:(京)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: chinareport@foxmail.com 法律顾问: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
电话: 010-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新出网证(京)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:110102000508